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   > 满族风俗

满族风俗

抚顺地区满族服饰文化生态特征

2014-09-13 21:50 抚顺七千年 赵广庆 2404
现在的人们谈起满族的“旗袍”,赞不绝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几乎就是国服的代名词。可是,您可知道它是从兽皮发展而来的民族特色服装。建州女真人进入两河(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初期,只有少数人穿的是布料衣服。相当多的人穿的依然是猎物的...

抚顺地区满族服饰文化生态特征


赵广庆


  现在的人们谈起满族的“旗袍”,赞不绝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几乎就是国服的代名词。可是,您可知道它是从兽皮发展而来的民族特色服装。

 

抚顺地区满族服饰文化生态特征 图1

《女真人生活图》局部(作者:陆俨少)


  建州女真人进入两河(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初期,只有少数人穿的是布料衣服。相当多的人穿的依然是猎物的兽皮。满族先人穿兽皮衣是有传统的。《后汉书。东夷传》说:“古肃慎之国,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隋书。室韦传》说:“(勿吉人)射猎为务,食肉衣皮。”《三朝北盟会编》说;“(女真地)冬极寒,多衣皮,虽得一鼠,亦虢其皮。”《辽海志稿》说;“布匹珍稀,贫者多以狍、鹿等兽皮为衣”。他们穿的兽皮衣通常是 狍皮、野猪皮、山羊皮,甚至还有鱼皮、鸟皮。冬装皆为毛朝里的“毛衣”,夏季穿的是去毛的熟皮子,叫做“光板皮袄”。一般以鹿皮为贵,还有狍皮虽然质地较脆,但透风好,且重量轻。满族妇女喜欢穿的是羊皮、小动物皮。满族妇女们喜欢用小动物皮毛做装饰品,比如荷包、腰搭等。男人们用来装火石、火镰、小刀等。我们把这个时期女真人的服饰文化称为“肉身兽装文化”,这种文化延续时间很久。


  到了明代中后期,满族人进入辽沈地区之后,从汉族居住区那里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输进了布匹,甚至绸缎,同时又学会了种植棉花,学会纺织,在服饰方面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并且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饰,流传至今。


  满族的服饰形制具有显明的地域性与民族生计性的特点。比如旗袍,满语称"衣介"。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要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圆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作马蹄袖,所有这些形制都是狩猎生活的产物。当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活后,马蹄袖就成为装饰物,甚至成为礼服。放下马蹄袖叩拜,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式样也有特点。这种服饰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块半圆形袖头,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马蹄袖平日绾起,出猎作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四开衩,即袍下摆前后左右,开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紧身保暖,腰带一束。行猎时,可将干粮、用具装进前襟。满族旗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对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骑马驰聘显得十分精干利落。

 

该文章所属专题:赵广庆专栏

赵广庆先生

  赵广庆(1935-2022),辽宁省阜新县人,蒙古族。曾任抚顺市委宣传部副处长、处长,抚顺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抚顺市建委编辑室主任,《抚顺年鉴》编辑部主任、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赵广庆先生是抚顺市宣传文化系统有成就的领导人之一,常期以来,他在从事我市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工作的同时,致力于抚顺史、清前史、辽东史、东北民族史研究,是知名的地方史研究专家。他先后撰写出版《抚顺通史》《抚顺史略》《抚顺城市建设史》《抚顺史研究》《抚顺百科大事典》《赫图阿拉》等8部专著。编辑出版《当代抚顺》《抚顺年鉴》等11部资料。在抚顺地方史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标签:满族服饰  文化  生态  特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