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乌达:我父母相恋的地方
宁城县榆树林公社大榆大队的抚顺知青回城后经常举行聚会
伴随着火车尖锐的汽笛声,家的方向渐渐地模糊起来,一个陌生城市渐渐的出现在眼前,一群怀揣着建设边疆无限热情的年轻人,毅然离开东北温暖的家,来到了这个他们将要挥洒汗水的地方。在那个地方等待他们的是一片荒芜,而他们给这个新家带来的却只有满腔热情和鲜活的生命。
面对生活不是只有热情就可以的,对于这一群青年人,面对着一片荒芜的土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他们的热情可以持续多久?过着清苦日子的当地人看着这些城里来的学生娃,他们并不相信这些学生娃可以在这个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贫瘠土地上扎根,可就是这样一群不被他们看好的城里娃,用他们坚韧的意志和他们果敢的行动证明了他们存在的价值。
尽管在这当中有漫天的黄沙挡住他们的房门,有突如其来的灾害毁掉了他们辛勤劳作,可他们依然坚持下来,不光得到老乡的认同,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赞许。而这当中的辛酸和付出只有他们自己知晓。经过几年的艰苦磨练,他们又响应政府的号召返回了抚顺……
我的父母就是那群怀揣梦想的青年中的一员,我在父母的身上看到了他们身上那种近似于固执的坚持,可他们那群人却把那些岁月中磨练出来的坚持当成了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以至于后来无论他们到了哪里,无论在做什么都表现出那种坚韧的意志,做事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坚持到最后。我常听父母对我说:“只有坚持,你才有希望看到成功,如果坚持你都做不到的话,失败你同样也看不到。”
伴随着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怀揣着对那一代人的好奇,2002年我跟随着母亲---他们当年的那一群“年轻人”踏上了他们重返故乡之路---昭盟之旅。
仍旧是那绿色的火车车厢,只是物是人非,他们已不是当年的那群“年轻人”,而是年过五十,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中年人了,相同的是他们仍旧有着当年下乡时的那颗激动的心。当火车缓缓驶入赤峰车站时,他们看到了当年下乡时的伙伴,一种归乡的激动使他们饱含热泪拥抱在了一起。从车站出来就座上了早已准备好去当年知青点的汽车,一路上他们不断地在汽车上回忆当年来到这里时的情景,当年的荒芜小城如今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都市,曾经望不到边际的黄沙,经过他们当年的辛勤劳做和当地的不断治理已经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他们当年下乡的海金山种牛场。母亲终于看到了令她魂牵梦绕的地方,来到了她们当年住过的老乡家。仍旧是那朴实的装束、和蔼的笑容,只是脸上多出了岁月的痕迹,还有当年的土坯房早已经换成现在的红砖大瓦房,原来的昭盟以放牧为主,现在通过建水库等基础建设变成了鱼米之乡。牧民变成了农民,安定的农耕使他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依旧保持着牧民的质朴与豪爽的性格。
在到达的当天晚上,热情好客的乡亲们为返乡的知青举办了篝火晚会。晚会上,大家载歌载舞,闪耀的火光照映在欢乐的人们的脸上,歌声笑声融汇在一起,演绎出幸福的乐章。30几年离去的思乡之苦,怎么能在这短短几天时间里得到解脱?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分别的泪水又充满了离别时相拥在一起的人们的眼眶。
短暂的相聚总有分别的时刻,当年那群意气风发的年青人为这块土地的付出永远铭记人们的心里,他们也把自己的魂留在了这里,这里是他们曾经用汉水和泪水浇灌过的土地。同时,这里也是我的父亲、母亲相识、相知、相爱的地方。
再见了,我父母的第二故乡!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爱上了父母亲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这个地方!这里的人勤劳、质朴、善良。希望有一天,我有了妻子、孩子我也要带她们来这个地方,向她们讲述这是我父母亲曾经相恋、爱恋、留恋、眷恋的故乡。
(作者武宝吉,现任抚顺市中光股份有限公司主任,系当年赴昭乌达盟翁牛特旗海金山牧场插队知青武安勤和苏静兰之子)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王维俊:我记忆中的唱秧歌
- 下一篇:知青岁月:我和草原的约定
相关文章
-
10-02知青岁月:我和草原的约定
-
05-21四十年前的知青日记
-
03-2160岁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