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   > 满族旗袍

满族旗袍

走向经典的旗袍

2014-11-12 13:33 东方旗袍网 Qipao 1192
  经典的字面意思是“传统的又带有权威性”。如果把旗袍的历史作一个不同时期划分的话,经典的旗袍时期应当在什么时间呢?如果说20世纪20至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黄金时代,旗袍则是这一黄金时代中国女性时装中最华章重彩的亮点。在这30年中,前十年属旗袍的变革前进时期,后十年是旗袍的成熟发展时期,而中间的10年才是旗袍...

  经典的字面意思是“传统的又带有权威性”。如果把旗袍的历史作一个不同时期划分的话,经典的旗袍时期应当在什么时间呢?如果说20世纪20至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黄金时代,旗袍则是这一黄金时代中国女性时装中最华章重彩的亮点。在这30年中,前十年属旗袍的变革前进时期,后十年是旗袍的成熟发展时期,而中间的10年才是旗袍脱胎换骨完成改革奠定经典地位的时期,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发展旗袍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30年代,全国时装时尚的中心、经典旗袍的发源地上海,已经是中外文化的交汇和融合之地,更是亚洲的时装中心。在追赶潮流感受西方文化风气之先上,近现代中国没有哪个城市比上海更为迫切,对女性时尚的关注也没有哪个城市比上海更为热情。当时在上海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最新潮的东西,环球百货、好莱坞电影、欧美时尚等等,可以说当时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构造着上海“东方巴黎”的神奇,也可以说当时的上海已是西方文明的笼罩地。当时的一些时尚杂志如《良友》、《三六九》等画报专门辟出版面介绍国内外女装的时尚款式和好莱坞的最新咨讯,欧美服饰的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会流行到上海来;上海几大顶级的电影公司,如明星、联华、艺华旗下的一大批当红影星在银幕上下尽情演绎着旗袍的无尽风情;各大百货公司、丝织和服装商,纷纷举办各种时装展览;风行上海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塑造着那个时代最时髦的美女装扮;上海的社会名流、名媛贵妇和时髦女子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各种场合争奇斗艳……,这一切汇聚成了一道强劲的动力,推动着女装的飞速发展。而在这股潮流中,改良的新式旗袍无疑是最耀眼最明亮的一颗新星。

 

  新式旗袍汲取着各方营养,加速她的时装化。20年代中期,新式旗袍的袍身还是宽松的自然线型;到了20年代末略有收腰,但还是不明显;进入30年代,旗袍明显的在朝苗条型过渡,先是袖子趋向于贴身,然后整体款式向突出女子曲线美的苗条型发展。30年代的欧美服装流行趋向是收腰和女性化,受其影响,旗袍也变得长而紧身,以前女学生式的倒大袖和平直的腰身终于不见了。

 

  30年代的旗袍可谓变化万端,长度、袖型、开叉、装饰等等无不在千变万化中焕发出五彩的魅力。《上海市场大观》曾这样描写道:“盘桓起伏于女子膝部与足部之间的那根旗袍高度线,不但配成音乐上一条最优美的旋律,并且说明了二十余年来中国女子服装显著的变迁,跟了旗袍高度的起伏,袖高、边饰、领头、开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头发的式样、面部的化装,也随了时代的巨轮变化不息”(《二十余年来妇女旗袍的变迁》,载于《上海市场大观》第20节),形象的点出了当时旗袍如万花筒般旋转的变化。

 

  从御生堂珍藏的老广告上的月份牌年代可以看出,30年代前两年的旗袍长度还沿袭20年代的式样,流行短旗袍,摆长稍过膝盖,但从1932年起旗袍开始不断的加长,到1934年前后,旗袍长得能盖住脚面,如果不穿高跟鞋,走起路来就扫地了。扫地旗袍多为高领,装着三粒纽扣,圆筒似的抵着下颔,美化了脸型。随着旗袍的加长,旗袍的开叉也在不断的挑战极限,越来越高,到1934年前后几乎开到了臀部,走起路来裙摆摇曳,玉腿若隐若现,而腰身又变得极窄,以至贴体,整件旗袍紧紧裹着身体,充分显示了女子的曲线美。1935年,旗袍又流行低衩,但袍身依然很长,30年代一幅阴丹士林布的月份牌广告上便画了两个穿着扫地旗袍开低衩的美女,其中一个坐在湖石上,旗袍长至脚踝,但开叉却仅到小腿,穿着这样的旗袍坐着或者站着固然优雅大方,但若起来走路只能作优优雅雅的慢步行走状。正是由于这种样式的旗袍不便于行走,所以没流行多久。到1937年,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各界女性都积极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为了行走方便,袍身又开始逐年缩短,旗袍的开衩也逐渐降低了。

 

  此时旗袍的袖子也明显的变得细长和体,由原先过肘的宽大袖子逐渐变短变窄,从长袖减到中袖,从中袖减到短袖,又从短袖变为无袖,女子穿上身体显得格外苗条。领子的高度是先高后低,先是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30年代中期高到直抵下腭,然后又继续攀高到耳垂,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须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渐渐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到30年代末又降至无领,配着短袖或者无袖的袍子显的非常惹眼,当时上海的竹枝词对此半是感慨半是欣赏:“春江女子感文明,装束无端又变更。高底皮鞋长筒袜,袒胸露臂若为情”(刘豁松《上海竹枝词》)。

 

  30年代的旗袍在做工上承袭民国初年以来的简约风格,不再有那些繁复的盘、绣、贴、荡等工艺,也不再有清代旗袍那样的浑身镶滚,而是偏好一种很细致很考究的镶饰,突出一种精细的美。比如当时崇尚“线香滚”,镶非常细的边,细得好似线香一般,但做工却非常精良,来不得半点马虎,颜色一般与袍身有着明亮的对比度,这样不至于让人忽略了镶饰,在不经意中透出奢华。

 

  此时旗袍的面料十分丰富,纱、绸、缎、棉应有尽有,西式纺织品源源涌入,洋货轮经过吴凇口运来了各种新颖的纺织面料,塔夫绸、尼龙绸、凡立丁、乔其纱、金丝绒等等,这些奇特的名词若放在数年之前,多半没有什么人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此时却都成了都市女性裁衣的新宠。这些洋面料质地柔软,手感挺刮富有弹性,做出的旗袍特别合身适体,轻盈飘逸,因此广受青睐。当时阴丹士林色布由于布质好价格又便宜,很受女学生、女职员和大家闺秀的喜爱。当时的彩色招贴上也铺天盖地的全是阴丹士林色布的广告,御生堂收藏的老广告中,至少可以选出100种阴丹士林的广告。而上层社会的礼服则多用华贵艳丽的洋绸洋布面料,包括一些镂空和透明的化纤或丝织品。因为开衩的关系,旗袍里面盛行穿精美的蕾丝衬裙。金梅生绘制的一张老广告上一位时装美女怀抱琵琶娴静的坐着,开叉至膝部的旗袍微微荡开,露出里面衬裙精美的蕾丝花边。据说当时一些经济能力不强的女子为了让自己的旗袍开叉处也能露出华丽的蕾丝,在袍里缝假花边,以冒充蕾丝衬裙,可见当时好精美的风气。

 

走向经典的旗袍 图1

  30年代末,随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人开始注重强调人的体型,这时出现了一种“改良旗袍”。这种旗袍去掉了以往的旗袍所有的不合理的旧式结构,从裁法和结构都更加西化,它最重要的“改良”之处就是采用了西式服装上的胸省和腰省的设计理念,打破了旗袍无省的格局,稍宽的胸襟和收紧的腰身设计,突出了女子的丰胸细腰,使袍身更为合体,女子的曲线一览无余。此时的旗袍还第一次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中国自古以来的美女都崇尚削肩,但为了撑得起旗袍,此时的时髦女子还在肩部称以垫肩以加高肩部的轮廓和高度,当时叫做“美人肩”,这一连串的变化都是为了突出女子玲珑优美的轮廓,显示女子美好的曲线,而这正是旗袍与其他服饰最不同的地方,也是旗袍最具魅力,最吸引时髦女子的地方。这种改良旗袍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旗袍的结构,从此,旗袍彻底脱离了旗女之袍的旧有形式,形成了完美成熟华丽而性感的造型,成为后世女性旗袍的一种突出典范。以后的旗袍不管怎么千变万化都摆脱不了这种基本廓形,只是在摆线的长短、装饰的繁简、袍身的胖瘦等地方不断变动。“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中国旗袍》上海文化出版社)

 

  这一时期改良旗袍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还在于它与西式服装的搭配。当时的时髦女子很喜欢在旗袍外面套上一件西式的外套,或者大衣、绒线衫、毛背心等,搭配的非常得体。这时丝巾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时髦女子穿着低领的旗袍时常喜欢在脖子上系上轻软的丝巾作装饰,看上去非常大方别致。当时杭稚英为哈德门香烟绘制的广告所画的美女穿着当时特别流行的条格纹样的旗袍,袍长至脚面,开叉至膝下,无袖,紧身收腰,非常突出女子的曲线美,站在那儿,曲线玲珑,婀娜多姿,而她的颈上便系着一条红色的小丝巾,与淡黄的旗袍相应成趣。到了冬季,出于保暖和美观的双重作用,很多人都在旗袍外面套上裘皮或毛绒的大衣,也有的人在领、袖的的边缘也加上毛皮的饰边,看上去非常的洋气而且时髦。这种中西合璧式的打扮深受沪上女子的喜爱。杭稚英在30年代所画的一幅广告画《姐妹花》上,双姝并立,梳着乌黑浓密的烫发,一个穿深蓝色的扫地旗袍外罩一件纯白的过膝盖的西式长毛绒大衣,一个穿着浅黄的旗袍套一件棕色的过腰毛大衣,发上别着闪亮的头饰,手执花枝,洋气而时髦,完全是典型的30年代时髦女性中西合璧式的装扮。

 

  此时的旗袍除了与西式外套的搭配外,还常常喜欢在局部做一点西化的变动,比如在领、袖等地方采用西式服装的装饰,裁成菏叶领、开叉领、西式翻领或者菏叶袖、开叉袖等,也有的在下摆也缀上菏叶边,乃至作成夸张的锯齿状。当时郑曼陀所画的一幅广告画着两个时髦女子在舞厅翩翩起舞,所穿的就是这样的局部西化的旗袍,事实上这种服饰严格的说已经不算是典型的旗袍,而更有现代连衣裙的味道。

 

  上海的时髦女性还喜欢佩带许多首饰,项链、戒指、手表等等,这些纯正的舶来品在身上闪烁。当时女性的典型打扮就是穿着修长入时的改良旗袍,烫发,穿丝袜、高跟皮鞋,戴闪亮的首饰或者手表,再拎上一个小坤包。

 

  如果说北京是旗袍的远祖发源地,那么无疑是上海赋予了她新的生命力。改良旗袍成为30年代旗袍的主流,也奠定了旗袍最为华美兴盛的时代。在这10年中,旗袍尝试了各种各样不同的风格,领、袖、下摆、开叉都不断的在高与低之间来回游走,在流行的舞台上转换,变幻出多彩的魅力。然而旗袍虽千变万化却万变不离其宗,衣裳连体、合适收腰,以廓形态突出女子的曲线美,这是30年代旗袍的基本精神,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中国的旗袍艺术在此时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以它简练的线条,完美的造型,征服了国内的民众,完全取代了20年代盛行的上衫下裙的学生装,并且从上海源源不断地折射到全国各地。

 

标签:中国  旗袍  女性  时尚  满族  回归  性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