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龙凤旧事(五)

2014-11-16 03:17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1645
饥饿,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它会产生罪恶。凡是能吃、能穿的东西都要严加保管,稍有疏忽就会不翼而飞,家家都会丢一些能吃的东西,包括你原来看都不看的东西。像干白菜、干萝卜缨、长了毛的咸菜、只要离开你的视线,都会有人帮你保管。我们一帮小男孩儿盯上了一个地方。龙凤老人还能记得,在国民山下边...

  饥饿,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它会产生罪恶。凡是能吃、能穿的东西都要严加保管,稍有疏忽就会不翼而飞,家家都会丢一些能吃的东西,包括你原来看都不看的东西。像干白菜、干萝卜缨、长了毛的咸菜、只要离开你的视线,都会有人帮你保管。我们一帮小男孩儿盯上了一个地方。

 

  龙凤老人儿还能记得,在国民山下边有一个养牛场,木头板房里存有大量的豆饼和花生饼,一摞摞放在那里,是喂奶牛的。这东西被我们盯上了 ,每天夜深,甚至白天我们会撬开木板,把豆饼、花生饼“搬”出去,藏在谁也想不到的地方,但不敢搬回家。偷偷地找些柴火,烤来吃。花生饼最好吃,不用烤,用锤子砸碎就行,砸成小块儿,揣在裤兜里,掏出一块含在嘴里慢慢化,很香,好吃极了。后来养牛场发现了,就在花生饼里掺头发,增加了含服即食的难度,太愁人了,但仍没丝毫减少我们对它的“一片深情”,照搬不误,照吃不误。有时候让看房的老头撵得满山跑,像兔子一样,绝对不能当俘虏,否则屁股要遭罪了。家大人说什么也不会让你去“拿”公家的东西的。

 

  你可要知道,“十一、二的小子,吃死老子”,一到吃饭,小小的炕桌,一圈儿人头攒动,个个嗓子眼像有个小手往里扒,老是“吃着碗里的,看着别人的,想着锅里的”。生怕少了一口,面对黑黑的菜团子,就像看见了烤鸭一样。那时候矿里逢年过节发一些餐卷,可以到新屯电车站西的一个饭店去消费。我爹领我们去“饕餮”了一顿,只吃了三分之一饱,最好的菜是辣椒炒鸡蛋,每人一小碗二米饭,看看我们饿狼般的吃相,再看看光光的盘子,老爸的表情极为复杂。现在想起来,再看看我们的孩子这也不爱吃,那也不爱吃;看到垃圾箱里扔的吃不完的、过了期的面包、馒头,我心里特别恨,心里想:“怎么就不再来一回灾年呢,让他们也尝尝没饭吃的滋味,他们就知道挨饿是怎么回事了”。


龙凤旧事(五) 图1

资料图片

 

  那时候一些老烟民可苦了,每斤黄烟三十多元,还要偷偷交易。没有烟抽,只好行为苟且,穿着西服捡烟头的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为了过烟瘾,茶叶、树叶都当烟抽了。那时候物质极度贫乏,吃个鸡蛋就是过年。有一次听说“大合社”(龙凤商店)卖熟羊肉,我自告奋勇去“抢”,差点儿没挤死我,几经拼搏,终于买到了三根儿羊排,改善了一顿生活。我爹那时候千方百计争取机会到老虎台矿下井,上夜班,入井保健是给五个酸唧唧的烤糕,每天他头发湿漉漉地回来,烤糕的香味儿让我们忘记了爹爹的一夜辛苦,脸都来不及洗,趴在被窝就给消灭了。

 

  唉,挨饿的三年终于过去了,好像过了三十年,但那时候的人们似乎没有什么怨言,生活也很平静。我们的共和国全员都在经历这一苦难,领袖们也是如此,我们平头百姓还敢说什么?比起那些“出生就挨饿”的六十年代的小弟、小妹们,我们够幸运的了!

 

  一九六二年,我们小学毕业了,是龙凤矿子弟小学首届毕业生。整体升到十六中。那时候没有别的中学,初中一年二十一个班。一千多人。念了半年,二十四中建完了,据地区划分,分过去七个班。中学三年挺好,虽然物质不是那么丰富,但可以吃饱了。没有校服,参加运动会之类的大活动就是白上衣、蓝裤子、白鞋,全是自备,没有白鞋的用白粉笔把黄鞋弄白,买不起呀!我们家条件还不错,但衣服、裤子都是捡大人的,一家有几个学生,大人都愁死了,小的捡大的很正常。没有补丁的衣服都没人敢穿。

 

  我的衣服是爷爷外出北京买的出口返销品,很大,经奶奶巧手一改,两件可以改成三件,白、褐颜色相间,与众不同,特别扎眼,同学们都说我穿花衣服,像个女生。那时候老师们也很艰苦,年龄都不大,多是独身,衣服很破旧,又没人给缝补,袖子都耍边了,裤子也是埋里埋汰,粉笔磨子极为显眼。有的老师刚刚成家,什么都没有,学校给的操场南边的简易房,空徒四壁,冬天烧个炉子,冒烟咕咚,孩子冻得狼哇憔嚎,都难死了。没人给送礼,没人给过什么教师节,照样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有的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分文不收,看看现在,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我真怀念那时候的老师,那叫为人师表。

 

  初中毕业,一个班五十多人,考高中的只有五六个人,其余的都报考技校,升学率不到一半儿。那时候就业渠道很多,不像现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什么没考上的也很沮丧,不愿意见同学,早早地参加了工作,挣钱养家,许多同学因此而失去联系。考上高中的佼佼者们,怀揣大学梦,分别进入心仪的高中,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三年以后他们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龙凤旧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