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民族

东北民族

清入关前统御汉官的策略(6)

2014-11-15 11:09 《史耘》,第1期 叶高树(台湾) 5658
清政权深知历史上金、元两代“皆能用汉人以成事业者也,小用之则小效,大用之则大效”,(注160)从其入关前的崛起、壮大,以至于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余年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正足以说明此一趋势。


  继之,又承认汉官在清政权中的地位。自天聪五年(一六三一年)起,汉官被准许与满洲贵族、蒙古官员一齐参加每年元旦的朝贺仪式,其排列与进行程序略为:

  “上御殿,两大贝勒列坐于侧,,诸贝勒大臣左右侍立。首率属员行礼。次八旗诸贝勒,各率本旗,依齿序行礼。次额驸恩格德尔,率察哈尔、喀尔喀诸贝勒。次总兵官额驸侈养性,率汉官、生员。次总兵官吴讷格,率八旗蒙古官。次阿禄部落众蒙古,各分班朝贺毕。”(注103)

  汉官的班次排在八旗满洲贝勒之后,蒙古官员之前,由佟养性率领单独行朝贺礼,足以说明汉官在庙堂之上,已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注104)惟据礼部参政李伯龙疏言,“我国朝贺行礼时,不辨

  官职大小,常有随意排列,逾越班次者”,是年年底乃议定“元旦朝贺堂陛之仪”,“先令八旗诸贝勒行礼,察哈尔、喀尔喀诸贝勒次之,满洲、蒙古、汉官率各旗官员次之。官员行礼时,先总兵官、固山额真,次副将,次参将、游击、护军蠢额真、侍卫,又次妇御,各分班序行礼”,(注105)遂为定制。

  至于“满汉一体”政策的具体表现,则在于皇太极对汉官的“恩养”与“善抚”。以天聪五年攻取大凌河城为例,是役招降明总兵祖大寿等大小官员一百余名,皇太极向他们保证,“我国虽财用未充,必尽力恩养尔等”;又命诸贝勒“更番具馔,每五日一大宴”,“以示隆礼”。(注106)伹是,天聪四年(一六三〇年)五月间,二贝轨阿敏在永平、滦州大肆屠戮汉人,以致“人怀疑惧,纵极力抚谕,人亦不信”;(注107)加以祖大寿又趁隙逃回锦州,(注108)更引起祖氏子侄部众的疑惧。皇太极在此人心浮动之际,接纳贝勒岳托“若能善抚此众,嗣后归顺者必多”的建言,遂予以家室,赐给田庄、耕牛、仆役、衣服等物;(注109)当他见到其中有“形容憔悴者”,更责怪诸贝勒“不加恩养,以致如此”。(注110)又如天聪七年(一六三三年)孔有德、耿仲明率众航海来归,皇太极独排众议,亲自出迎,并决意“行抱见礼,以示优隆之意”;(注111)次年元旦于群臣觐见朝贺时,又命孔、耿“与八和硕贝勒同列,行止与俱”,“于第一班行礼”。(注112)对于种种厚待汉官的措施,皇太极亦不讳言其目的,曰:“朕于旧归新附之人,皆不惜衣服、财帛、马匹、牲畜以养之,又每日三次赐宴,岂不惮烦?直欲使人心悦服,以图大事耳”。(注113)亦即希望能藉著赏赐各种利益,来换取汉官的效命,进而达成取代明朝的政治意图。

  努尔哈赤时代的“满汉一体”政策,其宣示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到了皇太极时代,则大有不同。天聪五年,参将宁完我在论官制改革时指称,“满洲国人,语言既同,贵贱自别、若夫汉官,只因未谙满语,尝被讪笑,或致凌辱至伤心堕泪者有之。皇上遇汉官,每温慰垦至,而国人反陵栎作贱,将何以示一体而招徕远人耶?”(注114)至崇德八年(一六四三年),由于汉官长期备受礼遇,颇令满洲大臣不服,认为“昔太祖诛戮汉人,抚养满洲。今汉人有为王者矣,有为昂邦章京者矣。至于宗室,今有为官者,有为民者,时势颠倒,一至于此”。(注115)从前后十余年间,满、汉官员对处境的感受,可知汉官地位的转变。

  伍、汉官在政军中的职位与作用

  自努尔哈赤时代至晚清,汉官在清政权之中,始终居于附从的地位,惟随著外在形势的演变,其重要性与时俱增。努尔哈赤以统治东北为满足,认为“昔日辽、金、元不居其国入处汉地,易世以后皆成汉俗,因欲听汉人居山海关以西,我仍居辽河以东,满、汉各自为国”;(注116)皇太极除了征服朝鲜、蒙古之外,更有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的雄心。(注117)努尔哈赤统治下的东北,洋溢著尚武精神,世职爵位全凭军功取得;皇太极即位后,开始意识到文治的重要,(注118)认为“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遂欲“振兴文治”。(注119)因此,两个时代所呈现的国家体制,有极大的差异。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清入关前  统御汉官  策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