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满族第一发祥地斡朵怜故城遗址的发现(2)

2014-12-01 20:17 抚顺七千年 实玮 2135
满族第一发祥地斡朵怜故城空间在何处?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日前,由于斡朵怜故城遗址在松花江与牡丹江会合处马大屯内被发现,这个历史悬案已该尘埃落定了。关于满族第一发祥地——斡朵怜故城的寻找,是多年来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斡朵怜,亦作斡朵里、斡朵伦、鄂多里、吾都里、俄朵里,是元代斡朵...


  关于斡朵怜军民万户府,《元史·地理志》仅存其名而别无记载,从明代资料和朝鲜文献中可考证其府治位于今依兰县牡丹江对岸的马大屯。《明实录·太祖朝》记载:“故元鲸海千户速奇贴木尔……言,辽阳至佛出浑之地三千四百里,且佛出浑至斡朵怜一千里,斡朵怜至托温万户府一百八十里,托温至佛思木隘口一百八十里,佛思木本对胡里改一百九十里……”按“佛出浑”即今珲春,则斡朵怜与之相距千里。《辽东志》卷一山川称:“忽儿海河(即今牡丹江——引者)……北流经谷州城东,经斡朵里城,北流入松花江。”同书卷九外志称,“古(谷)州北接斡朵里”。在明代“海西东水陆站”中亦有斡朵里站。《〈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地区资料汇编》认为:“斡朵里临近松花江,在谷州(今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引者)之北,距牡丹江入松花江处不远。”《龙飞御天歌》卷七第二章注称:“斡朵里,地名,在海西江(今松花江东流段——引者)之东,火儿阿江(牡丹江——引者)之西。”过去,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在《满洲历史地理》第二卷、和田清在《明初之满洲经略》一文中,亦定斡朵怜于今依兰县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带西南部北端的马大屯。中日学者在斡朵怜的位置在马大屯的问题上是一致的,没有歧见,但始终未找到遗迹。中日学者曾多次考察过马大屯。近年,黑龙江省学者陪同日本学者神田信夫、松林润等曾到该地考察过;1998年,黑龙江省学者又到该地考察但均未找到古城痕迹。

  2000年10月,干志耿、殷德明因工作到依兰县同文管所所长王建军同志谈道到底马大屯有没有古城遗址?王回答:过去一直没有发现,最近该地一村民,谈及马大屯有没有古城时,他说,屯内有一个古城。于是王建军、高国钧等立即前往考察,在村屯中部发现了古城遗迹。于是,在21日,我们一行四人,同去马大屯,罗详细地考察了这座古城遗址。

  马大屯位于松花江右岸与牡丹江左岸的两江会合冲积平原上。考察者在马大屯发现了一系列可以证明这里有一座古城的遗迹与遗物。

  第一,城墙、城壕迹象。在马大屯偏西部一户村民的园田地内仔细观察,特别是弯下腰来南北向观察,可以发现在地平线上呈现出南北走向的鱼脊状高凸线。村民告知,这一凸起带在20世纪50年代初级社时还有1米多高,由于历年耕种,逐年削低。由此考察者判断这就是原来斡朵怜故城的西城墙具体位置所在。经进一步了解得知,东西南北四周都有这种迹象,考察者判断这就是斡朵怜故里城原来的四周城墙了。在原西墙以西,现在是一条小水沟,这应是西城壕残迹,据村民介绍,解放初期沟面有6米宽,而且很深。由此依稀看出古代城墙、城壕与如今耕地、水沟之间的演变关系。遥想古代是四周掘壕筑墙,当古城作用废弃后,经年深日久的自然剥蚀,后人不断动土,城墙被逐渐削为耕地,其筑城之土便向外堆圮,淤于城外的壕内,于是城墙越来越低,几乎被削平,城壕也越来越窄越浅,变成小水沟。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斡朵怜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