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民族

东北民族

论肃慎族系诸称谓的关系及勿吉的来源

2014-12-09 08:57 《满族研究》 梁玉多 6114
肃慎、挹娄、勿吉是同一族系中不同的民族或部族,由于强盛与否和是否为中原政权所知的原因,不同的时期,他们分别代表了整个肃慎族系。勿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是指肃慎族系中一个民族或部族;广义的則是指南北朝时期由勿吉之名代称的整个肃慎族系。

原载:《满族研究》2010年第三期


论肃慎族系诸称谓的关系及勿吉的来源


梁玉多


       作者简介: 梁玉多,男,汉族,196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是渤海国史



  摘要:肃慎、挹娄、勿吉是同一族系中不同的民族或部族,由于强盛与否和是否为中原政权所知的原因,不同的时期,他们分别代表了整个肃慎族系。勿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是指肃慎族系中一个民族或部族;广义的則是指南北朝时期由勿吉之名代称的整个肃慎族系。勿吉和靺鞨的关系則与勿吉和肃慎、挹娄的关系不同,二者完全是一回事,是同音异写。勿吉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它是由肃慎族系内不尽相同的民族或部族构成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包括夫余、沃沮、豆莫娄等多个其它民族或部族。

  一、勿吉与肃慎、挹娄、靺鞨诸称谓的关系

  勿吉是肃慎族系在南北朝时期的称谓,是肃慎族系发展历史进程中重要一环,这一点巳成为学界共识。可是,这一族系的名称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为什么这代表着不同时期的称谓会同时并列出现于史籍中呢?这些名称间的关系又如何呢?这一问题解决了,勿吉的来源问题也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两种观点。

  1.挹娄是肃慎的易号,勿吉是挹娄的易号,靺鞨也是勿吉的易号。就是说挹娄、勿吉、靺鞨是不同时期对完全相同对象的不同称呼。此说的代表人是杨保隆、吕思勉、张博泉、金毓黻、佟冬等。杨保隆对于为什么有称号的变化,推测由挹娄转称勿吉,“大概因其居地多山林之故”。而对勿吉何以转称靺鞨则没有给出明确意见,认为现存各说均不够完美妥当,“尚需进一步探讨”。[1]吕思勉与杨保隆的观点稍有不同,他主张该族系的自称是肃慎,女真是肃慎的同音异译,挹娄意为穴居,是他称。而“勿吉、靺鞨则误以酋长之称为部落之名”。[2]张博泉的观点与上面两者又稍有不同,他认为肃慎、女真之名“出自该族系的本名朱理真,即东夷人自称的具有东和东人之意的朱勒失”,而挹娄是肃慎的同名异译。“勿吉是拓跋鲜卑对其称呼,是指其地以东的秽貊及秽貊以东北地区为勿吉”。靺鞨与勿吉是同音异写,“勿吉、靺鞨是北朝、隋、唐对其族的他称,而自称仍是肃慎、挹娄“。[3]

  2.肃慎是一个大的族系,内部包含着不同的民族或部族,肃慎、挹娄、勿吉都是这一族系中的一个成员。不同时期势力此消彼长,哪一部族势力最大,哪一部族的名称就成了整个族系的名称;或者哪一部族与中原政权联系了,中原政权就将该部之名看成是整个族系的名称了。先秦时期肃慎部与中原联系了,中原政权就以肃慎来称呼整个该族系;西汉时期,挹娄部最为强大,广为人知,遂改称挹娄;南北朝时期勿吉部强大起来,并与中原政权建立了联系,勿吉自然就成了整个族系的代称。持此说的有魏国忠、朱国忱、孙进己、干志耿、孙秀仁、董万仑、薛虹等。[4]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不管是自称还是他称,这些称谓都是整个族系的称谓,后者则认为它们本来都是该族系中某一具体民族或部族的称谓,后来才被用来指代整个族系。但对于由勿吉到靺鞨,二说均认为系同音异译,其本身名称并无变化。笔者比较倾向于后者,同时认为后者也还有进一步补充的余地。

  该族系不存在统一的自称名号。南北朝时期以前,肃慎族系的发展状况落后于相邻的秽貊族系。南北朝时期的勿吉尚且“邑落各自有长,不相统一”。[5]不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或政权,早期连大的部落联盟也没有形成。没有统一的民族就不可能有统一的名称,只能是各部落有各部落的名称。史料中的统一名称是中原史家以部分代替了总体,是他称。这种情况在各民族发展的早期曾广泛存在。比如,美洲的印第安人,虽然语言习俗比较接近,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他们分成了很多民族或部族,各族都有自己的称号,印第安人只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对他们的称呼。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肃慎  勿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