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民族

东北民族

论肃慎族系诸称谓的关系及勿吉的来源(2)

2014-12-09 08:57 《满族研究》 梁玉多 2710
肃慎、挹娄、勿吉是同一族系中不同的民族或部族,由于强盛与否和是否为中原政权所知的原因,不同的时期,他们分别代表了整个肃慎族系。勿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是指肃慎族系中一个民族或部族;广义的則是指南北朝时期由勿吉之名代称的整个肃慎族系。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印第安人民族或部族自称印第安人。既然该族系没有统一的自称,也就不存在统一自称的变化。那么从肃慎到挹娄,到勿吉的改变就只能是他称的改变,是中原史家对其称呼的改变。可是,中原史家为什么要数次改变这一称呼呢?对此,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们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也是这一观点的软肋之一。肃慎、挹娄、勿吉三者发音完全不同,用“音转”去解释根本行不通。只有用第二种观点去解释才让人觉得比较合理。

  这样认定是有史料支撑的。

  《新唐书》卷二一九,渤海传载,渤海国“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秽貊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绿府……扶余故地为扶余府……挹娄故地为定理府……率宾故地为率宾府……拂涅[6]故地为东平府……铁利故地为铁利府……越喜故地为怀远府”。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肃慎、挹娄、勿吉(拂涅)、秽貊、沃沮、高丽、扶余、铁利、率宾等都是同时并存,相互独立,各有固定名称和领域的民族或部族。特别是肃慎、挹娄、勿吉的“故地”并列出现更能说明问题。反对此说者认为,这里的挹娄故地可能是误记,或者汉至晋挹娄的中心与先秦时肃慎的中心不在一地,所以有肃慎、挹娄两个中心。[7]

  这一推断似有不妥,因为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在上述的各“故地”中,能够判定的部分都很准确。比如东京在今吉林珲春八连城,那里确是秽貊故地;南京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那里确是沃沮故地;西京在今吉林临江,那里确是高丽故地;扶余府在今吉林农安,那里确是扶余故地。既然能确定的京府所在的“故地”都准确,说明这段记事有可靠的资料来源,那些目前还不能确定的府的“故地”的表述想必也是准确的。

  《新唐书》的渤海传较《旧唐书》渤海传的内容丰富、准确了许多,不但在地理方面增加了上述诸“故地”的记事,在经济物产、语言习俗、典章制度等方面也都增加了重要内容。而这增加的部分很可能来自张建章的《渤海记》。北宋欧阳修编写《新唐书》时天下太平,文化事业发达,看到了《旧唐书》编者在五代那个战乱年代没有见到的张建章的《渤海记》。张建章出使渤海逗留时间较长,留心渤海的各方面情况,并很可能见到了渤海的档案资料,回来后写成《渤海记》。这样看来,《新唐书》中诸“故地”的记事很可能源于渤海人自己的资料,其可信度当然高于其它出自中原史学界的史料。所以误记和其它推测都不大可能,肃慎、挹娄、勿吉就是同时并存的部族。因为肃慎、挹娄、勿吉是同时并存的部落,所以他们有时同时在史籍中出现,或者顺序混乱地出现。对于这一现象,孙进己的专著《东北民族源流》、薛虹的论文《肃慎的地理位置及其同挹娄的关系》等研究成果已经论述得比较清楚,笔者不再赘述。

  可是,直接指言挹娄即肃慎,勿吉即挹娄、肃慎的史料更多:

  《通志》卷41都邑略第一、四夷都:“勿吉,亦古肃慎氏国”。同书卷194四夷传第一、东夷:“古之肃慎,疑即魏时挹娄……魏以后曰勿吉国,唐则曰靺鞨(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25,契丹女真用兵始末:“女真国本肃慎氏,东汉谓之挹娄,元魏谓之勿吉,隋唐谓之靺鞨”。《通典》卷186:“挹娄、勿吉、靺鞨俱肃慎氏后裔”。这与上文的结论并不矛盾。这些史料都是在宏观的角度纵论历史,所言之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都是不同时期整个肃慎族系的代名词。肃慎族系在一个时期被以其中某一部族之名代称整个族系,只能说明这一时期这个部族最强大,最有影响,并不说明其它部族不存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肃慎  勿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