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当代人物

孙相适:满族文化的守望者(2)

2015-01-29 15:54 抚顺日报 王丽敏 文 杜季亮 摄 1551
今年75岁的孙相适是满族人,祖上隶属汉军镶白旗,母亲姓爱新觉罗氏,是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人。孙相适现为市满族联谊会常务理事、抚顺清前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抚顺姓氏民俗研究会研究员...


  孙相适相信勤能补拙。“我爱走,对于历史遗迹,我都要到实地亲眼看一看;对于满族姓氏,我更要亲临采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鲜活、生动。”就这样,孙相适开始了他的满族姓氏寻访之旅。

  执著 撰写《走进满族姓氏》

  虽然20多年的历史研究为他撰写《走进满族姓氏》储备了丰富的知识和素材,但凡列入考察的地方和家族,孙相适还是要亲临其地其家。他的足迹踏遍辽吉黑三省,他边走访、边踏查、边考究、边著述,寻踪觅迹,踏万里路,叩千家门,个中辛苦只有孙相适自己知道。

  凭着不多的退休金,孙相适省吃俭用,出外住宿,他选择的是二三十元的小旅店;到省图书馆查阅资料,中午在休息室,开水就饼干,既省时间又省钱。沈抚往返要5个多小时,看书7个小时,一天下来就是12个小时,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为了挖掘清前文化,不知疲倦地四处奔波。而出门在外,最让他担忧的还是家中年迈多病的老伴儿和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不可预知的意外。

  除了旅途的劳累和艰辛无以言说,每每千辛万苦找到存有家谱的人家,能不能让看这道难题又在考验着孙相适的耐性和韧劲。家谱是祖上留下的珍贵遗产,一般不示外人。为了亲眼目睹这些稀罕的家谱,孙相适只得入乡随俗,遵从这些规矩,焚香跪告。年逾古稀的孙相适记不清自己到底吃了多少次闭门羹,给人家的祖先磕了多少头。即使这样,拜阅家谱时经常会发生意外,主人突然变卦,收回家谱的事屡见不鲜。为此,孙相适只好多次拜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族胞的信任和理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孙相适用真诚和执着赢得了族胞的一次次破例,观瞻到了一宗宗秘藏不宣的家谱。

  去年4月,孙相适披阅五载、增删7次纂成的50多万字的《走进满族姓氏》终于出版,内容涉及氏族研述、满族民俗、满族人士、地址考察等5大部分,考证了大量的满族家谱,这些家谱的序言记述了家族的郡望和世系源流,解析满族姓氏的来龙去脉,为破解一些历史疑团提供了重要依据。

  挖掘 展现满族的文化习俗

  孙相适通过走访、挖掘、调查,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告诉我们:满族仍然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延续着古老的风俗。如供祖宗板、清明制作佛托、举行家祭活动等鲜为人知的满族习俗。这些发现和记载,对学者研究满族古今生活习俗、昔日图腾崇拜等提供了可参考的活素材,值得我们对其进行保护、挖掘和抢救。

  为了探寻、考证,孙相适经常查阅、引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等典籍,明辨真假,务求原委。在走访、踏查中,孙相适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满族姓氏、谱牒,还发现了民间秘藏的宝贵文物“七人八马神偶”,这对于满族文化的研究可谓贡献重大。 

  孙相适在凌海市踏查时拜阅的《杨氏宗谱》,为我市满语研究者杨廼昌(满语老姓易穆察氏)寻根问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杨廼昌曾说:“孙先生这部《走进满族姓氏》帮助我更了解了我们易穆察氏的世系源流。” 

  与杨廼昌一样,众多被载入书中的满族姓氏的族人对孙相适心怀一份感激,因为这本《走进满族姓氏》解开了困扰着许多满族家族的历史疑问和谜团,“我来自何方,我的祖先是谁”的谜题,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准确的答案。

  一本书耗费了孙相适的大半生,承载了他多年的心血和对满族文化的独特情怀。“那些仍然延续着的满族古老风俗,如果不把它们写出来,真到了失传的那一天,后人就都不知道了。”缘于对这一方水土历史文化的责任,孙相适说:“除了抢救那些濒临消亡的满族文化,对现有的这些满族习俗、文化,我们更要加以保护、挖掘和传承。”

  《走进满族姓氏》,字里行间涌动着一位满族后人对家乡故土的爱恋和对满族文化的拳拳深情。虽然,对孙相适来说是完成了一件心愿,但这也无异于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记者王丽敏 文 杜季亮 摄)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孙相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