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文化

东北文化

在民族文化的深处孜孜探寻

2015-02-02 13:37 江城日报 龙欣 2133
与经院式学者的考究不同,江汉力始终植根在社会底层,在民间深处。基于自己丰富的农村生活体验,他对一些民俗和语言现象领悟很快,开掘亦深。柳编几乎要绝迹了,为了考察柳编,他到五里河三合村找到一个编笊篱的老艺人
——访满族民俗学者江汉力
在民族文化的深处孜孜探寻 图1
  ▲江汉力(左)在他的书房里与满族学者关云蛟一起观赏他不久前和编笊篱老艺人学习并编结的笊篱,并共同探讨其工艺和正在失落的价值与意义。  
在民族文化的深处孜孜探寻 图2
  ▲江汉力收藏的东北土著民族独特的日历。  
在民族文化的深处孜孜探寻 图3

  江汉力收藏的部分满族荷包。李紫摄  

  听说江汉力的新著《吉林满族民间艺术图案》付梓,我们欣然前往,想先睹为快。


  走进汉力新居的前厅和书房,就见一橱橱的藏书。记得,在他以前的蜗居里,这些书大都是堆在地上的。大约有六千多册,我们兴致盎然地翻检着。其中,《红楼梦》九十年代前的版本几乎都有——列宁格勒版《石头记》、《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护花主人评本·石头记》等,虽是影印本,但弥足珍贵。藏书很杂,但也很专,大都是史料性和学术性的,从《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说郛三种》到二人转,包括吉林各市县区戏曲志、地名志、民间故事、音乐集成等,主体上都是关于民俗、历史、地方文化、方言等,如中国最早系统研究民俗的权威刊物《民俗》杂志(1931年)、《中华全国风俗志》。


  看来,江汉力真很爱淘书啊。他说,有一次,为买《旧京大观》画册,邮三次钱才买来,前两次是因为订数不够没出版。出差到南方,别人逛公园,他单独去逛书店。在北京,他曾看到一套《日下旧闻考》,因钱不够没有买到,至今后悔 。有一次,重庆路古旧书店来了两套《营造法式》,一套被师范学院买去了,只剩一套,他一摸钱不够,就留下100元押金,第二天又去买了回来……


  江汉力的书房叫“跬步斋”,取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之意,是说他每天都要看一点儿书。年轻的时候,他几乎每天读一本。但另一方面,书之于他,又只是工具,他是活读书。他说:“我提倡知识外储,我不喜欢读书死记硬背。知道哪本书里有什么就行了,反正书是自己的。”


  他就这样勤勉而又灵活地走他的读书之路。他没有上过大学,靠自学成了活跃而丰产的民俗满俗业余专家。自1987年省社科院研究员程通讯、曹保明引他走上民俗研究之路后,他孜孜矻矻,几十年如一日,厚积而厚发,先后参与了省市的《中国文化地域文化通览·吉林卷》、《吉林满族风俗》、《老城旧事》、《话说乌拉》等书的编写,独立研究完成了《吉林方言土语》、《吉林满族青少年游戏一百例》、《吉林满族民间艺术图案》、《乌拉街大事记》、《东北人和东北那些事》、《乌拉街满族汉军旗的民俗》等书稿,总计二百多万字;还收藏东北民间民俗珍品三百多件,如满族的刺绣作品、萨满面具和骨刻神偶。吉林市满族民俗博物馆(王百川大院)有多件展品就是他提供的。近4年来,他还承担着永吉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已为永吉县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省级两项。


  江汉力收获成果不只靠读书,更靠他坎坷而丰富的人生。四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他曾随母亲讨过饭、务过农,在粮库三级跳上扛过麻袋,“文G”中三伏天站在三层桌子摞起来的椅子上被批斗。被管制期间没有工资,为了生存,他学会了木匠、瓦匠,甚至能在大家帮着树起房架后自己一个人盖房子;他还能打炕柜、做爬犁、修水泵、画玻璃画、画画……深刻的人生感受和不懈的读书积累,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更为他的民俗研究增添动力。他1964年就在《江城日报》发表作品,此后几十年间在全国和地方报刊上发表小说、杂文等一千余篇;而更有成就的,该是他对吉林历史风俗及东北汉族、满族、朝鲜族的历史、民俗和民间文学的研究,在民族饮食、民间手工艺、节日和建筑等方面的不懈探索和追寻,尤有建树。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东北  土著民族  独特的日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