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亦亭:清朝踟蹰不前的汉人汉文化(3)
2015-02-07 10:52 徐亦亭博客 徐亦亭
2638
兴起于东北的少数民族满洲入关后,使明清之际汉人汉文化中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以及本来可以向近代民族发展的民族文化,遭到满洲贵族统治者民族压迫下的无情扼杀。
应当说,清初汉人汉文化进入台湾的准确数字,是很难统计记载下来的。如果据以上不完全的记载,康熙二十四年(1685),在台湾的汉人大约为7万人,而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到嘉庆十六年(1811),台湾人口大约增加180万。反映出清朝初年,汉人汉文化大量迁移台湾,既为台湾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最要的和产力,也迅速地使台湾成为涨我汉文化的共同地域。
二、陷入踟蹰不前的清朝汉人汉文化
清朝尤其是乾隆、嘉庆以后满洲贵族统治者,狭隘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下汉人汉文化发展的另一个表现是,反映汉人汉文化共同民族心理,以及汉人汉文化传统思想的,共同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加强。因而,遭遇到满洲贵族统治者无情扼杀的汉人汉文化,在进入乾隆、嘉庆以后,便陷入长期的踟蹰不前之中了。
1、从理学到汉学的汉人汉文化
清朝汉人汉文化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汉人汉文化历史悠久的传统儒学思想,经过宋元理学的一度鼎盛后,发展为起韧于明朝的汉学。
汉唐以来主导汉人汉文化的儒家学说,作为华夏传统思想发展到宋朝时,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提倡,以及封建文人们的发展便以理学的形式得到了继承。宋朝理学不仅取得到特殊的社会政治地位,而且在学术思想上也不断被后世文人所继承和发挥。
然而,到了明末理学在思想和理论上已经逐步僵化,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一些学者,在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点时,甚至把程朱理学斥责成“伪学。”并且在批判理学的同时,提出兴“新经学,”即“汉学”的主张。
所以以满洲贵族统治者为主的清朝建立后,僵化了的理学自然就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待慢。加上康熙、雍正等满洲贵族统治者,对汉人汉文化的屡兴文字狱,迫使汉人书生只得到汉文古籍的故纸堆中去进行“考据,”遂使“汉学”成为以“考据”为主的“考据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40年后,西方学术思想进入中国。
不过需要一提的是,本文这里所说“汉学”并非现在国外有些学者,对研究中国学问所称的“汉学。”清朝“汉学”应兴起于顺治、康熙、雍正时期的17世纪中叶和18世纪中叶。当时,虽然理学仍是官方承可的正统思想,但其学术地位已发生了动摇。黄宗羲、顾炎武等开创的汉学或者说新经学,也由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待慢,以及对汉人汉文化的文字狱,迫使汉人书生只得到故纸堆中去进行“考据,”使汉学由“为致用而学术,”转变成“为学术而学术,”从而使“汉学”成为以“考据”为主的“考据学。”
从乾隆、嘉庆两朝的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期,处于鼎盛的汉学形成了浙东和吴、皖三大流派,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40年后的西方各种学术思想传入中国。
2、汉人汉文化被扭曲的民族意识
当清朝汉人汉文化的传统儒学从理学发展成汉学的同时,清朝汉人汉文化的民族意识也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满洲贵族入关之初,汉人士大夫中普遍存在反抗“异族”统治的民族情绪,然而在雍正皇帝所坦言:“夷狄之名本朝所不讳,孟子曰:舜,东夷之人也,文王,西夷之人也。本其所生而言,犹今人之有籍贯。”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夷狄之进于中国者,则中国之”的主张和理论,故而:“我朝既仰承天命,为中外臣民之主,则所以蒙抚绥爱育者,何得以华夷而有更殊视?”从而提出并规定了多民族统一的清朝封建中央王朝,奉行仇视的压迫汉人汉文化的民族统治思想,嗣后影响和扭曲了汉人汉文化的民族意识。
3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杨中宇:锡伯族的春节
- 下一篇:满学研究与当代满族的关系
相关文章
-
11-16努尔哈赤破抚顺城后俘获汉人如何安置?
-
11-01徐亦亭:东北地区汉人汉文化的发展(下)
-
11-01徐亦亭:东北地区汉人汉文化的发展(上)
-
12-28董万仑:华夷、华夏、汉人在东方
-
12-17皇太极为啥重用汉人
-
01-18满洲“汉文化”化与接续中华文明之统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