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全景图
萨尔浒城在元帅林和
界藩城西南,隔水相望,其“萨尔浒”汉译为“木橱”,意思是树木繁茂。城墙周长4200米,面积约1000000平方米,因1958年大伙房水库建成后,引起水位上升,萨尔浒山遂变成了三面临水的半岛,
萨尔浒城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共有东西两城,东为外城,西为内城,东城有4个城门,1个便门,门址大多选择在狭窄的山沟口上,北、东、南有三条护城壕,割断山脊,形成四面封闭的山城。
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将各部落吞并,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并于1584年夺取了萨尔浒寨。1619年这里又发生了明清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
萨尔浒之战。1619年8月,继
界藩城竣工后,开始兴建
萨尔浒城。
萨尔浒山,因“
萨尔浒之战”在此取得奠基性的胜利而受到清朝几代皇帝的景仰与颂咏。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及其臣僚吟颂萨尔浒的诗作就近二十首之多。公元1754年清乾隆帝第二次东巡曾写下:“厨峰铁背界凡间,举义旗初创业艰。诺米无能夸地利,杜松安足抗师颜。秋风瑟瑟重经过,天武棱棱莫仰攀。寄语方来应敬念,岂容易抚有瀛寰。”公元1776年,清高宗弘历下令重绘盛京地图,分注开国事迹,并要求在图上指明“如我太祖、太宗大破明师与萨尔浒山”之类的历史胜地,并用满汉双文分注于地图之中,以求将先人之功昭垂于世。同时弘历亲撰一篇长达三千三百五十余字的“
萨尔浒之战书事”碑文建亭立碑于萨尔浒山西南的山岗之上。
萨尔浒之战书事碑亭1978年拆除,石碑运到沈阳故宫博物馆收藏,并被定为一级文物。
如今,萨尔浒风景区“林木茂密,绿草如毯,松涛飒飒,鸟语啾啾,山环水绕”,自然风光与历史古迹交相辉映。
萨尔浒风景区交通也十分便利,从元帅林码头或铁背山均可乘船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