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广播电台,用声音陪伴我们成长(2)

2015-04-03 18:34 抚顺7000 王尧 2627
广播电台,用声音陪伴我们成长王尧有人说,六零后们是通过广播电台传来的声音,较早接触并享受到了中外文化艺术大餐的一代幸运儿,这话不无道理。七十年代初,我们就耳濡目染着现代京剧样板戏,看苏联、东欧、朝鲜和越南电影。我们也赶上了八十年代思想禁锢冰化雪消,文化艺术精品重见天日的春天。那时...

广播电台,用声音陪伴我们成长 图1

老式便携式收音机(资料图)

  收音机,老话叫“戏匣子”,是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三十年里每个家庭置家过日子的“大件”。它是人们收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渠道,更是我们这些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孩子靠“听”来享受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方式。回忆起自己当年如饥似渴地收听广播电台文艺节目的片段,仍然感到非常亲切:

  听相声,乐不可支。

  我听到的第一段相声是马季、唐杰忠合说的《友谊颂》。说的是中国铁路勘测队员为修建中非铁路完成野外勘测任务,为中非人民友谊做贡献的事迹。这段相声给人印象很深:

  一是表演技巧的高超。在描述中国勘探队员学说非洲话时,唐杰忠开头说的几句汉语都叫马季流利地翻译了,当唐杰忠最后扔出一句“绱鞋不使锥子——真(针)好;狗撵鸭子——呱呱叫”的俗语,马季就再也翻不出来了,这个高难度的“刁难”包袱让人忍俊不禁。

  马季描述中国勘测队员出发路线的那段“贯口”也极其流利,“从广州出发,离开珠江口过我国南海的万山群岛、西沙、南沙,再走曾母暗沙、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印度洋,走甘岛、塞舌尔群岛,到维多利亚,再走一千八百零八,这才到坦桑尼亚”,句句合仄押韵,让人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国家和地区,还学会了朋友是“拉菲克”、谢谢是“拉菲克,阿山台,撒那”、再见是“哈哈莉莉”。

  二是现场气氛超“火”。那时只能从半导体收音机里听相声,听得出在这段相声的表演的全过程,气氛异常热烈,演员表演精彩,观众气氛热烈,时时哄堂大笑,掌声雷动,可见当时中国与非洲坦赞人民的友好情谊深入人心。后来才知道这是“文大”末期相声重回舞台的第一个作品,由此也足可以想象人们对笑声的渴望憋了多久。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尧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广播电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