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纪敏:毛泽东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经过(2)

2015-05-05 18:46 抚顺七千年 纪敏 5857
  学雷锋纪念日之来历,与“雷锋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至今已有44个年头了。据我1990年采访《中国青年》杂志社前总编辑邢方群等了解到,毛主席的这一题词,原本是应该杂志...


  寻蔓摸瓜访题词的亲历者 

  1988年秋末,组织上安排我担任抚顺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我发现在全国范围广泛而持久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其源头就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的抚顺市望花区。但是有关史料却没有做深入挖掘和整理,于是我们决定对这件事进行追踪。在沈阳,我们先找到了已离休的住在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里的佟希文和李健羽。佟希文后任新华社辽宁分社编委,也算是我的老领导。 

  当我们寒暄过后,佟希文对雷锋的情况作了介绍。他说:“雷锋这位先进人物,不是我们宣传出来的。早在1960年11月26日,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杜平中将,亲笔写下批语,并决定将我们第一次采写的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在沈阳军区机关报《前进报》首次发表。在此之前,雷锋在他所在的工程兵部队里,就已经很有名气了。”那么,雷锋又是怎样早就有“名气”的呢?佟希文、李健羽建议我们去访问陈广生。据佟、李二人介绍,陈广生当年是雷锋所在团俱乐部主任、《雷锋的故事》一书的作者,后因写雷锋、宣传雷锋工作需要,从基层部队调来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工作。 

  陈广生不愧是位熟知有关雷锋故事的“活材料”。他介绍了许多雷锋成长的故事。同时,在这里第一次听到有关雷锋所在团政委韩万金,在发现、培养和宣传雷锋过程中的无私奉献,更让我们深受感动。 

  陈广生说:“在60年代,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是韩万金政委率先把自己多年积存的2000元钱全部交了党费。我们团的干部战士都说,正因为韩万金本人就是个‘活雷锋’,所以,他才能独具慧眼地发现、识别、培育、宣传雷锋这个先进典型。”陈广生眼含泪花介绍道:“为什么在大量宣传雷锋的报道中见不到韩万金的名字,就是因为韩政委相当严格要求自己。当年,我最初写的有关雷锋事迹的通讯,以及后来写的《雷锋的故事》一书中,都写有韩政委‘伯乐育新人’的章节,但审稿时,却都被韩政委给一笔删掉了。”“直到1972年12月23日,在韩万金病逝前不久,我到医院去看望他时,韩政委在弥留之际,还在断断续续地嘱咐我:‘……雷锋是党和人民培育的……我们不能沾雷锋的这个光啊!’” 

  陈广生说,雷锋曾被望花区两个小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后,他生前辅导过的一批又一批小学生纷纷跑到部队营房,哭喊着要见“雷锋叔叔”。团首长很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当即决定把雷锋遗留下来的所有物品集中起来,办起“雷锋同志遗物陈列室”,让孩子们前来观看。未料,消息不胫而走。在短短20天时间,这间小屋就接待了望花区附近的近万名观众。其中就有抚顺团市委书记宋廷章。 

  我们在沈阳辽宁省总工会会客室里,见到了在这曾担任省总工会副主席、当时已离休在家的宋廷章同志。在50年代初期,宋廷章是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蒋南翔的秘书。后来,他下派到抚顺团市委任宣传部长。 

  他说《中国青年》杂志社前任老总编邢方群和他很熟,1963年,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最先在《中国青年》杂志学习雷锋专辑刊登的。你们可以去北京找找邢方群,问问邢是否知道一些内情。他告诉了我们邢方群住宅电话号码。我们喜出望外,决定去北京找邢方群。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